任進忠為客戶拍攝寫真。
任進忠對婚紗攝影團隊成員進行專業培訓。
婚紗顧問為顧客講解不同婚紗的特點。
任進忠向一對新人推薦婚紗。
“笑一笑,楊先生離自己的女朋友近一些。”隨著任進忠不斷按下快門,一個個甜蜜的瞬間被定格。來拍結婚照的兩位新人在任進忠的指導下愈發自然。
任進忠出生在中衛市的一個“攝影世家”,家中長輩大多從事攝影行業。小時候同齡人還在結伴玩耍時,任進忠已經開始“玩”相機了。“小時候相機對我來說就是玩具,那時候的相機還是裝膠卷的,我就自己天天鼓搗。”隨著年齡逐漸增長,任進忠對攝影的喜愛也與日俱增,尤其是婚紗攝影,他覺得用相機定格愛的瞬間既浪漫又幸福。2002年,20歲的任進忠決定“進京”,追尋自己理想的事業。到了北京,卻發現“理想和現實終有差距”。雖說接觸相機比同齡人早,但彼時的任進忠在拍攝手法、角度、光影等專業要素的應用上還略顯稚嫩,于是,他決定從學徒做起。兩年的時間,任進忠起早貪黑,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。“每一次拍攝帶的東西多,器材也很重,但當時我覺得肩上的器材反而是我在北京立足的證明。”任進忠白天拍攝結束,晚上回到出租屋反復對自己的作品“查缺補漏”。漸漸地,任進忠在行業內小有名氣,看著自己拍攝的照片被一對對新人認可,“那時我覺得這就是我從事婚紗攝影的意義。”
2010年,已經在北京開店的任進忠決定回家鄉發展。“在外生活雖好,但我的根始終在西北。”經過考量,任進忠決定在銀川開店,然而,他的“一腔孤勇”卻在銀川碰了壁。
當時,銀川的婚紗攝影行業主要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影樓內,市場接近于飽和。任進忠調研市場發現,大多數影樓還是通過“套模板”“程序化”等方式拍攝。這樣的流程少了那么一絲“人情味”。任進忠決定走差異化路線,通過工作室的方式,采用“定制化”“個性化”服務開拓市場。前期,不足300平方米的工作室只有任進忠和他的妻子以及兩名學徒,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任進忠“做大做強”的決心。
在任進忠的努力下,工作室模式優勢凸顯。在銀川收獲了一批“忠實粉絲”后,任進忠決定“趁熱打鐵”,依托銀川市金鳳區“引鳳創夢”項目,在銀川市盈華商廈落地了自己的公司。如今,任進忠擁有一個近20人的團隊。
“任總,我們來找您再給寶寶拍套照片。”看著已為人父的楊先生,任進忠想起幾年前初見楊先生時的情景。“看到顧客拍完婚紗照之后再來拍寶寶照,我那一刻的感動和欣喜是無法言喻的。我認為婚紗攝影是愛情的記錄、幸福的見證。”(記者 馬賽爾 喬新宇 實習生 楊馨怡 文/圖)